溪口村:三“解”出新招,旧村焕新颜
2024-01-12 14:50:03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bm@ldsf.com.cn | 编辑:李娟 |          浏览量:22554

新双峰客户端1月12日讯(通讯员 周伟华 朱道辉)隆冬时节,在杏子铺镇溪口村的乡村振兴主“战场”上一派热闹景象,乡村振兴车间内缝纫机哒哒作响;“溪口坊”电商蔬菜种植基地的菜畦绿意盎然,数十名村民在菜地里忙碌着;山坡上黄桃园里,村民在忙着施肥、清除杂草……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正在这片沃土上徐徐展开。

溪口村处于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域,属于国家AAA旅游风景区,荣获省级乡村重点旅游村,2023年,她和周边四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现在的溪口村不像以前了,生产条件大改善,人居环境大变样,产业蓬勃大发展,乡亲们的日子是越过越好!我们村能够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感谢涟钢集团驻村工作队精心帮扶,他们带领溪口村民用好党建引领、发展产业、整治人居环境这三把‘金钥匙’,打开了禁锢溪口村乡村振兴的发展之‘锁’。”近日,溪口村党支部书记刘青丰介绍道。

建强战斗堡垒,解干群“心锁”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脱贫攻坚的力量统筹,特别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组织强起来,脱贫攻坚工作就会实起来。

几年前,溪口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增收无产业……2021年6月,涟钢集团选派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队兴致勃勃来到溪口村赴任时,眼前的“烂摊子”让他们始料不及。该村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工作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决定从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入手,改善基层阵地环境面貌,尽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工作队多方协调,先后筹资220万元,完成了800平方米综合党群服务中心和2400平方米文化广场建设。如今,服务大厅、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活动有了新场地,基层党建有了新阵地,便民服务有了新环境,受到上级表扬,2022年娄底市乡村振兴工作在此召开现场会。

围绕解决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对党组织向心力不强等问题,工作队在不断完善基层组织软硬件建设的同时,指导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更是率先垂范,时时处处干在先走在前,带动干部作风持续向好,村“两委”成员在群众中的威信与日俱增,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解决“上学难、难上学”问题,驻村工作队按照“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思路,加大教育扶贫的投入规模,使用涟钢集团扶贫资金实施溪口中学库区小学提升工程,改善了村中小学教学条件。连年开展“金秋助学”“庆六一”“教师节慰问”“大学生志愿服务”等活动,为乡村振兴聚能助力。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为群众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说话有人听了,干事有人跟了。“以前村党支部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如今村级班子脱胎换骨,村党支部领着干部带头干、干部领着党员干、党员领着群众干,硬化村组道路、人居环境整治等一件件以前不好办、办不了的事就这样解决了、办成了。”村党支部委员刘双平高兴地说。

发展产业强村,解经济“封锁”

隆冬的“溪口坊”电商蔬菜基地里,村民刘小玲正在地里忙活着采摘蔬菜。“我在基地务工,一年收入4万多元了。农忙时还能种地,农活务工两不误。”刘小玲乐呵呵地说。很难想象,几年前,刘小玲一家是当地穷得出了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溪口村是库区移民村,山多田少,旅游资源丰富。以前,村里没有发展旅游产业,村民只得外出打工,村民生活很贫穷。看着村民们增收致富无门路,工作队心里很不是滋味。2021年,驻村工作队决定筹建乡村振兴车间和电商项目。争取涟钢集团每年100万元建设资金援助,再向上级党委政府争取配套设施资金,村里的建设资金“大头落地”。2021年6月,溪口村高标准乡村振兴车间建成,民营企业家曹长桂的“溪口坊”电商平台也依托水府庙旅游风景区迅速发展壮大,从此,溪口种下了产业发展的“梧桐树”。为营造品牌效应,2021年冬,驻村工作队与曹长桂联合,申请注册了“溪口坊”商标品牌。“溪口坊”窜火,带动了溪口农产品的发展,土特产借着电商平台,飞入全国千家万户。

如今,溪口村已引进龙腾水府等旅游公司,开展野炊、烧烤、游泳、帆板、漂流、探岛、研学、团建等旅游活动,与周边旅游公司、民宿客栈形成产业集群,成功引流旅游资源,打造了流金淌银的旅游名牌。

经过积极探索,溪口村巧借旅游资源的优势,以“溪口坊”为销售平台,打造溪口特色的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模式,该村的产业发展实现了凤凰涅槃,定点帮扶工作实现了由被动输血到自主造血的重大转变。

“现在外村的姑娘争着往我们村嫁,有的在乡村振兴车间上班,有的在“溪口坊”上班,有的在黄桃基地,有的在旅游公司上班,只要勤快,每天都有事做,一年能挣几万元工资。溪口村已经今非昔比了。”村民曹志浩自豪地说。

整治人居环境,解发展“闭锁”

道路尘土飞扬、房屋破旧不堪、晚上漆黑一片……回首刚进村那会儿,帮扶干部们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这些也正是制约溪口村发展的难题。

“要拔‘穷根’,必先修路,修致富路,建美丽家园。”涟钢集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子健下定决心。

“这几年我们村不仅修了高等级炒砂公路,而且还搞起了亮化工程。原来村里没有路灯,晚上很黑,我们晚上一般不出门玩,在涟钢帮扶下,现在村里的每个主干道路都安装了路灯,晚上吃完饭我们也能出去遛一遛,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增进了邻里关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村民李建银乐呵呵地说。

一组数字就是工作队的“成绩单”。这几年来,溪口村争取上级资金2000多万元,修建了炒砂村主干道,打造了两个和美屋场,拓宽了边山公路,安装了路灯,铺设了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了健身文化广场,对全村旱厕全部进行了改造,改建村级卫生诊疗中心,实施“电商进村”工程……

如今,溪口村道路宽了,环境美了,文明新风越吹越强,干群们凝心聚力,正在逐梦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看着一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村里各种设施应有尽有,我们老百姓别提有多高兴了,这要感谢涟钢工作队一任接着一任干的持续帮扶啊!”刘双平说道。

2022年6月,张子健接过溪口村驻村帮扶接力棒,成为涟钢派驻溪口村第二任驻村第一书记。像前任驻村第一书记一样,张子健逐户走访了解村民需求,千方百计协调各个项目资金,持续推进溪口村发展。

“驻村第一书记不仅是个称谓,更是一份职责和使命。下一步,在涟钢集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决心,与村‘两委’干部齐心协力,努力把溪口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村庄。”张子健说。

“溪口村的蝶变,是水府庙库区移民贫困村通过驻村帮扶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杏子铺镇党委书记贺铁坚表示,下一步,杏子铺镇将着眼于抓党建促振兴,进一步筑牢“压舱石”,激活“动力源”,为绘就村美民富人和的乡村振兴画卷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审:李娟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李娟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bm@ldsf.com.cn

热点专题
时政要闻
精彩推荐

  下载APP